加拿大人怎么养老2
发布于: 2014/08/13  3:03 am
 私有志愿养老计划

  无论“加拿大养老计划”还是“老年保障金” (OAS),均为公共养老金计划。加拿大的养老系统中,还有一部分为“私有志愿养老金系统”,其包括各种雇主发起的“职业养老金计划”(RPPs),和在税务总署注册并监管的“个人储蓄养老计划” (RRSPs)。

  RPPs和RRSPs这两类计划都属于个人补充养老金计划。计划参与者投入收入的一部分,如果是雇主计划RPPs,雇主会按一定比例投入相应的资金,集资投入各种金融投资产品。而至于建立“个人储蓄养老计划”RRSPs 的目的,则是鼓励中丶高收入人群通过及早安排规划个人退休账户,积累足够的余额,以便退休后能够维持或接近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政府为了推广此计划,在个人税收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如实现“税务延迟”。

  所谓“税务延迟”(Tax Deferral),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参与者当年收入为10万加元,税率为48%,投入个人储蓄养老计划2万元,税率下调为40%,税收收入下调为8万,当年节省税收16000元 (100000×48%-80000×40%)。2万元的储蓄可用于各种投资,只要不取出,就不用缴税。假设参与者30年后退休后取出2万元,当年收入为2万,税率约为30%,只需缴税6000元,而不是16000元,即节省了1万元税收。

  如今,“私有志愿储蓄计划”已经成为加拿大最受欢迎的个人投资方案,约有40%的雇员拥有此类退休储蓄计划。尤其是“个人储蓄养老计划” (RRSPs)的运作和管理目前在加拿大已非常成熟,成为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可以在银行丶保险公司丶信托公司丶互惠基金公司或其它许可的金融单位开设RRSPs账户。

  慎之又慎的改革

  长期以来,公共养老制度与私有志愿制度哪一个更重要,一直是加拿大国内争论的热点。加拿大历史上,关于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也发生过多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加拿大领取养老金的人持续增长,而经济却一度陷入衰退,养老金收不抵支,导致政府财政补贴负担持续加重。面对这些问题,当时执政的保守党政府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自由党政府上台后,1996年还提出过一项“老年津贴计划”,但由于影响到很多退休者的收入,最终计划流产。可以说,加拿大养老保险制度虽经历多次“改革计划”但迄今未有多大改变。

  2010年12月16日,加拿大财长费海提 (Jim Flaherty)又提出了一项新的改革方案——费海提议放弃一直热议的公共养老金改革计划,提出用雇主与雇员志愿投资的新计划来补充社会养老的负担,这种新计划将由银行及大型保险公司监管。

  这项提案一出即收到了许多反对声,主要是针对提案给私人经营者和大型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润,却没有维护公共服务及广大劳动者的利益。

  无论是加拿大以往的经验,还是最近加拿大政府拟改革养老金遭质疑,或许都可证明——改革养老金制度并非易事,而养老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也应慎之又慎。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