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华人资讯网
登录
首页
华人论坛
商家点评
How视频
本地特价
直播
联系我们
买车修车>>
买车! 北京 PK 温哥华(一)
发布于: 2014/05/07 5:23 am
回复
收藏
点赞
去年俺分别在北京和温哥华各买了一辆车。去年的事儿这会儿拿出来说,有炒冷饭的嫌疑,但是北京那辆车直到一个多星期之前才上好牌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事儿还得算是新鲜出炉呢。
把买车的事儿拿到博客上来说,不是我得瑟,主要是想比较一下北京与温哥华两地购车程序以及购车心态的同异。闲话少叙,下面PK开始:
一丶车型选择
北京:北京人选车,简单一句话:有钱人买豪华车丶中产阶级买中档车丶上班族买小型车丶没钱人不买车。至于选择哪种车型丶哪个品牌,则比较杂驳,有喜欢孙猴儿的,也有喜欢猪八戒的。就拿公司同事开的车来说,德系丶日系丶美系,法系丶韩系丶本土品牌都有,车型也SUV丶轿车丶紧凑型车不一而足。
我在北京开的车是公司的“公车”。原来那辆老帕萨特开了整整十年,车况还不错,但年头儿在哪儿摆着,近一两年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该换了。换啥呢?我们老板很大度,说你换个奥迪吧。可奥迪车型多了,买哪一款呢?公司同事给我出主意:“买个Q5吧,价位不超过A6,而且也比A6看上去有个性。”这话实在,其实个不个性的不是关键,我的车档次不能超过老板的A6才是正理。
就这么着,在北京那辆车,我决定买奥迪Q5 2.0T。到专卖店一问,没现车,现在订,要等8至10个月才能提车。啊?这么火啊!客服说不光奥迪Q5,目前车市上像这个档次以上的车型,大部分都没现车。为什么呢?客服说现在弄一个指标不容易,谁都想买一辆好点儿的车,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个彩票大奖似的购车指标呢?好在我不急,一是原来那辆帕萨特虽然老迈,但还是一副志在千里的样子,二是(2011年)下半年我还得在温哥华住几个月,年初回来,过完春节,正好新车也快到了。先交上订金,等吧。这一等果然就等了8个月,直到今年2月中旬奥迪专卖店那个客服小伙儿才打来电话:车来了。
温哥华:温哥华人选车与北京人不同,哪一类人选哪一类车,总的来说泾渭分明。这与温哥华是座移民城市有关,同一族裔的消费观接近,而不同族裔间选择爱车的偏好就显出差异来了:
加拿大本土的洋人多数喜欢美国车。加拿大是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大国,但他们没有本土品牌,近邻丶又文化相近的美国人创的牌子,在加拿大人看来就是本土车了,开美国车也算是满足了他们的“北美情结”吧。
在当地打工的移民丶特别是亚裔移民则青睐日本车。在温哥华,日本车有“保值”之说,即相同档次丶车况的车,在二手车市上日本车相比美系车更容易卖出一个好价格。亚裔移民长于精打细算,只买对的丶不买贵的,物美价廉的日本车正对这一阶层人的胃口。
雅痞和投资移民们的座驾则多是德系车,尤其是奔驰丶宝马,奥迪都相对少一些。华人中的富裕阶层更是偏好这一口儿,如果你在华人聚集的列治文市看到某家店铺门前停了一大排奔驰车,别以为那是奔驰的专卖店,很可能那只是一家华人小超市而已,那些豪车不过是华人主妇们上街买菜的交通工具。
说到车型,温哥华人更喜欢高大威猛丶孔武有力的四驱SUV,这与加拿大的地形丶气候及生活习惯有关。毕竟四驱车应付山地丶砂石路丶积雪路面比普通轿车更有优势,而且拖拽丶装载能力也更强。
说了这么多,我在温哥华买了一辆什么车呢?跟上面说的那几条都沾点边儿:加拿大本土生产丶日系车丶虽不及奔驰宝马但勉强也算高端品牌丶在本地很受欢迎的一款量产SUV。
点评:家用汽车在北京,正在从奢侈品向生活必须品过渡,现在可选择的车型也越来越多。温哥华街头简直就是汽车的艾克斯跑斯(万国博览会),各种品牌型号丶甚至各个年代的车型在这里都看得到。本来选择车型这种事儿是各有所好丶各取所需,无所谓PK胜负,但北京可选择车型虽然不少,毕竟比温哥华还是差了一些,尤其是部分车型没有现车,像我那辆Q5竟然等了8个月才拿到现车,所以这第一回合PK只能判温哥华先拔头筹了。
来源:网络
打开华人资讯APP 查看最新消息
Advertiser Disclosure
猜你喜欢
更多>
匹克球拍,碳纤维匹克球拍,配有 16 毫米 Shark Power 聚合物核心,匹克球拍专为极致旋转和一致性而设计
85.99
149
Amazon
2025/09/01
SKG 迷你深层肌肉按摩枪,适用于男女,FSA 和 HSA 认证,适合男女的生日礼物,10 毫米便携式冲击按摩枪,带便携包,手持式肌肉按摩器,缓解疼痛,FS700
37.49
59.99
Amazon
2025/09/01
SKG 颈部按摩器,用于缓解疼痛,深层组织 6D 揉捏,加热,无线颈部和肩部按摩,适合男性和女性的礼物 H5 mini
32.39
59.99
Amazon
2025/09/01
Copyright © 2016-2025 ChineseInV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
《社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