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列治文几乎绝无仅有的西人社区,斯蒂文斯顿目前也面临着来自华人文化的“冲击”。现在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希望住进传统的白人社区,以体验和溶入本地的主流文化。大批涌入的新移民和来自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热钱”不断地拉升房价,住在这里的白人也乐得把自己的旧房子高价卖给饥不择食的中国人,然后攥着一大把钞票去一些眼下华人还未“侵入”的小镇安度晚年。

街角上的老宅子。


情绪是会传染的。有华人搬进了斯蒂文斯顿,感觉很好,这种感觉传递给他(她)的朋友,于是就有更多的华人搬进来;而某位白人的房子卖了个好价钱,他(她)的邻居看了也忍不住去效仿,把自己的房子也标个高价拿出来卖。前一段听住在斯蒂文斯顿的华人朋友说,他那条街上的白人邻居们都争先恐后地在卖房子。
斯蒂文斯顿社区内新建的townhouse。


也许再过几年,斯蒂文斯顿也会像列治文北部一样,满街筒子的华人面孔了。到那时,Moncton大街上那些电影布景般可爱的老店,或许都变成了卖油盐酱醋豆腐乳的华人小超市,“渔人码头”周边的咖啡馆,只怕也改成了饺子馆火锅店。

斯蒂文斯顿最西端,也是整座列治文市区的西南角,是一座每年春天都会开满樱花的公园。


“渔人码头”作为“文保单位”,在华人堆儿里也能保存下来,说不定到那时比现在更热闹,弄得跟庙会似的也未可知。只是到那个时候,想在列治文这个北美城市体会北美风情,对不起,您得过河去拉德纳丶措瓦森那边了——当然,前提是那会儿华人移民还没有“打过长江去”的话。
斯蒂文斯顿,在列治文这座“中国城”里算是一个异数,坚守着北美小镇的怀旧调调。只是,这个调调儿还能守多久呢?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