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是资深房东,从80年代末就开始出租房子。曾买整栋公寓出租,也曾买多间公寓房做家庭旅馆。她现在收缩了业务,仅仅出租自住独立屋的部分房间做家庭旅馆。她家的独立屋位于温哥华西区,家里的住客与他们同进一个门,各自在不同的房间,如果要做饭,可以跟他们共用厨房。

因为都是短租的客人,所以他们很少煮食,基本都是在外面吃。她和先生住的主卧,隔壁就是家庭旅馆的房间,因为相信自己对住客的判断,她一点也不担心。林太讲述了她30年的租房经历。当初的焦虑压力已经成为过去,回首往事已是云淡风轻。漫长复杂的收租生涯,让她收获的不仅是金钱,还得到了识人的智慧。
  
心得一:经济压力大也不能向钱低头
  
1980年代末,林太就开始在本拿比的铁道镇附近买公寓楼,也一座接一座地买独立屋。她只交很少的首付,全靠出租收入付月供。收租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赚租金,而在于维持每月的月供丶管理费用,等待房子升值后出手。她自信是会看人的,对人的判断没错过。
  
但在有经济压力时,却曾不去听从自己的第六感,做出错误的决定。遇到过卖白粉的租客,也遇到过妓女租客。不是没感觉到这人可能有问题,而是着急出租昏了头。“我压力大向钱低头了,但这样做后患无穷。”她说。后来她总结说,坏人是有共性的,平时你找他很难,因为他们不随便接人电话。他们交房租虽然没问题,但要很麻烦地追债。

一次,往租客的门上贴追债的信,他也不理睬。林太只好采取措施,把租客进门的密码取消。租客回家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给她。租客手里有很多现金,把欠的租金都还给了她。但也直接地跟她说:“你这样做是不符合法规的。”林太知道,租客是可以告她的,她只是豁出去跟租客拼了。心里也明白,租客心里有鬼,通常不会告她。
  
好在从事问题职业的人,往往是流浪型的,住了一段时间就搬走到别处找生意了。林太运气好,没有到赶租客的地步,如果要赶租客,要按程序一步一步地走,“那是很不好玩的。”她说。
  
心得二:家庭旅馆事多租金高
  
因为有房客的租金支持,她持有公寓楼一段时间后,然后顺利地以比买价高得多的价格卖出。这样做了几年,赚到了第一桶金,她担心风险,就洗手不干了,没想到错过了后面持续多年的更大行情。林太在2005年,重新购买房地产,做了多个家庭旅馆。目前,林太卖掉了大部分的房子,收缩了业务,进入半退休状态,和丈夫一起只在家开家庭旅馆。她带记者上楼,打开刚好空下来的房间给记者看。房间有宽大舒适的床,干净漂亮的浴室,客房里配有书桌和衣橱。她和丈夫住的房间,就在客房的隔壁。她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安全。
  
她举了个例子,2005年到2006年,在温哥华市中心的Coal Harbour一房一厅的房子,500多呎,如果没家俱,出租给长租客,只能每月收到1000元租金,但她做家庭旅馆,可以每月收到2200元的租金。她的家庭旅馆,装饰得非常漂亮,家俱与高档宾馆类似。




来源:网络